赵昌会:中国资本外逃只是个传说

2013年03月05日07:19  环球时报

  赵昌会

  最近一个时期,有市场传言说,中国资金正在大量外逃,主要目的地是北美和欧洲,其中欧洲尤甚。资金外流,或曰资本外逃,通常是指,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,资金迅速离开本国境内,大规模地流向境外的避风港。

  在什么条件下会造成资金外逃呢?例如,经济前景黯淡、政策发生逆转、金融秩序混乱、政局出现动荡等事件,特别是在对政治局势感到悲观或恐慌情绪蔓延的情况下,资金持有者信心严重受挫,甚至丧失信心,都可能使他们突然改变投资计划,放弃逐利目的,将原本处于正常生产和投资过程中的大笔资金悄悄地调往国外,以规避想象中近在咫尺的政治、经济、社会和其他不确定性风险。

  可见,资金外流与信心不足有关,也与误判形势有关,其决定性变量是危机和恐慌。但问题在于,最近12个月,或过去两个季度,中国是否发生了资金外流?从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外汇管理局、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的统计数字看,中国的外汇储备水平、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、贸易结汇支付、境内外资存量等指标,均无异动。换言之,没有直接证据支持“资金外流”的说法。

  另一方面,资本外逃的声音不绝于耳,“掏空中国”的现象似乎甚嚣尘上。有观察者认为,这些传言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十八大前后。投资者宁愿在政策不够明朗的时候观望。此外,反腐风声之下,有些贪官和问题裸官,通过各种途径,处理房产,变卖资产,将资金转至境外。与此同时,有些私有企业出于现实考虑,大幅增加面向海外的投资,用于参股、企业并购、绿地投资以及欧美国家的房地产。然而不可否认,“投资 + 移民”模式,或仅“投资移民”都可以说是合法的资金外流。

  其实,人们实在不必寝食不安。中国富人阶层向欧洲转移财富的事例越来越多,这肯定需要关注,但无须草木皆兵。而有关数百万中国富人纷纷移民、数千亿美元中国资金集中外逃的说法,则是杯弓蛇影,过于夸张。事实上,这些无法确证的现象,传递了一定程度的负面信号。全球化时代,资金流动便捷频繁,人员流动司空见惯。须知,资金无论流向哪里,其本性永远是追逐更高的收益和利润。今天流出中国的资金,若风向合适,还会流回中国。

  如今,中国仍是一个外汇管理相当严格的国家。上述“狡兔三窟”式的贪官疯狂,以及私有企业出于多重目的的资金全球配置,构成两种主要的外流渠道,但它们都难逃金融业监管的法眼。漏洞可能出在那些难以监管、甚至没有监管的地下钱庄,俗称影子银行身上。如果资金外逃的噩梦变成现实,迫使政府当局出手干预,那么对于中国经济和中国法治来说,反倒有可能坏事变成好事。当然,这些问题可能极具破坏力。为了不至于削弱中国经济并且损害未来前景,中国就必须直面改革呼声。问题是,我们怎样才能适当遏止和正确引导流向国外的中国资金?如果我们在国内做应做的、有益的、明智的事,资金在国内就适得其所,也不会无缘无故地逃往国外。▲(作者是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)

分享到: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傅莹:很多民众希望面对日方挑衅更强硬
  • 体育足协杯抽签:恒大国安上签 中超赛程出炉
  • 娱乐岩女郎宋汶霏去世 患癌症叹人比沙细
  • 财经发改委副主任:台湾降油价和大陆没可比性
  • 科技马云:要欣赏看对手 竞争是要对手心情糟
  • 博客两会代表委员博客 实拍:姚明像座山(图)
  • 读书新浪历史好书榜上线:<邓小平时代>居首
  • 教育女大学生薪资榜出炉:本科学建筑最挣钱
  • 育儿母乳派和奶粉派激辩香港奶粉限购(图)